国际著名学术杂志《科学》27日发表了西南大学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共同完成的重要科研成果——《40个基因组的重测序揭示了蚕的驯化事件及驯化相关基因》。这是继2004年发表世界第一张家蚕基因组框架图后,中国科学家再次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家蚕基因组研究的成果,标志着我国在家蚕驯化及性状形成机理揭示、家蚕质量改良以及昆虫害虫防治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中国家蚕基因组计划项目主持人、中国
工程院院士向仲怀介绍,家蚕在超过5000年前由中国野桑蚕驯化而来,并在漫长的进化历史中形成了大量地理品系和突变基因系统。为了解析家蚕在驯化以及驯化后分化成不同地理品系或突变系统过程中基因组上的变化,探明基因组上的特定遗传变异与特定突变性状之间的联系,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研究团队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
合作,在家蚕基因组精细图谱基础上,采用新一代测序技术,选取29个有代表性的家蚕突变品系和11个不同地理来源的中国野桑蚕系统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和序列比较分析,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获得了40个家蚕突变品系和中国野桑蚕的全基因组序列,这是多细胞真核生物大规模重测序研究的首次报道﹔绘制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张基因组水平上的蚕类单碱基遗传变异图谱,这也是世界上首次报道的昆虫基因组变异图﹔从全基因组水平上揭示了家蚕的起源进化﹔发现了驯化对家蚕生物学影响的基因组印记。
据介绍,蚕大规模基因组重测序和遗传变异图谱构建的完成,有助于从全基因组范围研究驯化和人工选择对家蚕生物学的影响,阐释家蚕及野桑蚕之间生物学差异的遗传基础。更为重要的是,鉴于与野桑蚕相比,家蚕具有更优良的经济性状,本研究所发现的全基因组选择印记,特别是那些受到强烈选择的具体基因,对家蚕重要优势经济性状相关基因克隆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至关重要。